重要!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

2020-03-12 16:20来源:admin

 

  近日,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正式发布了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20-2022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。《行动计划》聚焦建设面向未来、面向世界、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,围绕增强成德眉资区域“现代产业协作引领、创新资源集聚转化、改革系统集成和内陆开放门户、人口综合承载服务”四大功能,明确了同城化发展起步期的总体思路、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,确立了八个方面30个领域的重点任务。

  《行动计划》明确了同城化发展起步期总体目标:力争到2022年,区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.7万亿元,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,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,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,在机制建设、交通“同城同网”、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重点领域和“三区三带”、交界地带等先行区域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,奠定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坚实基础。

  围绕总体目标,《行动计划》提出要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,争取实现成德眉资区域四个方面的功能提升:一是有力提升现代产业协作引领功能,力争2022年,基本形成“三区三带”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,协同打造形成若干万亿级、千亿级产业集群,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。

  二是有力提升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,力争2022年,以成都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策源建设取得重大突破,区域科技服务业实现极大发展,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健全,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础体系。

  三是有力提升改革系统集成和内陆开放门户功能,力争2022年,天府新区、自贸试验区及协同改革先行区、国际空港陆港、国家级开发区、国际(地区)合作园区等开放平台、开放枢纽服务能力显著增强,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。

  四是有力提升人口综合承载服务功能,力争2022年,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,公共资源实现合理配置,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普惠共享,沱江、岷江流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升,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。

  《行动计划》确定了八个方面30个领域的重点任务:一要着力发挥高能级空间载体引领作用,共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。围绕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,要共建共享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建设势能,构建形成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专业化分工体系,打造形成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。围绕打造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,要共建共享天府新区建设势能,构建形成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专业化分工体系,打造形成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。围绕打造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,要共建共享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势能,加快形成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专业化分工体系,临空经济产业体系初见雏形。围绕推动毗邻城市交界地带融合发展,要促进成德眉资毗邻城市交界地带融合发展,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模式,探索形成一批有效合作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,打造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同城化发展示范区。

  二要着力推进基础设施“同城同网”,共建便捷畅达智慧都市圈。围绕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,要推动成自宜高铁等干线铁路,成都城际铁路外环线线线线等市域铁路和成都城市轨道交通 “四网融合”。围绕畅通都市圈路网,要推动都市圈交通由“直连直通”升级为 “互联互通”,加快除“断头路”“瓶颈路”,基本形成内畅外通的高快速路网。围绕拓展陆海联运网络体系,要充分发挥成都空港、铁路港主枢纽功能,共建共享航线通道和国际班列,共建国际门户枢纽,构建形成区域一体、多式联运集疏系统,初步实现物流体系同城化。围绕促进交通管理服务同城,要协同提升铁路公交化服务水平、优化交界区域公交线网、推行公共交通“一”,基本实现都市圈交通管理服务同城化。围绕统筹信息网络和市政设施建设,要合力打造一批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跨区域智慧应用场景、共同打造智慧都市圈、协同保障重大项目建设,开放市政服务市场。

  三要着力推进产业全面融合错位协同发展,共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。围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,要遵循“强链条、育集群、建体系”理念,共同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,形成“总部+基地”“研发+转化”“终端产品+协作配套”产业发展格局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集群。围绕共同壮大现代服务业市场,要同塑共建成都都市圈服务品牌,共构“营销+配套生产”“总部+全球市场”消费格局和“买全球卖全球”能力体系,促进区域产业和消费互促共进“双升级”。围绕共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,要进一步整合提升乡村振兴“七大共享平台”服务能力,共建特色农产品供销基地,加强农产品公用品牌合作。围绕共促文旅产业融合发展,要共同策划打造“三九大精品旅游线路,共建区域联合营销平台,建立文化遗产联合保护机制。围绕共促新经济发展,要加快发展新经济、培育新动能,联合编制发布城市机会清单。

  四要着力推进市场体系统一共建,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。围绕促进人力资源协同,要优化人才政策体系、营造良好人才引育环境、联动开展同城化人才招聘活动、提升“互联网+户政服务”水平。围绕推动金融协调发展与风险协同防控,要共建共享交子金融“5+2”平台、协同实施“交子之星”上市企业培育计划、鼓励4市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服务、合力构筑都市圈金融风险联防联控体系。围绕共同优化区域营商环境,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协同清除市场壁垒,协同实施市场监管,加快建设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。

  五要着力推进创新体系全面融合,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。围绕建强科技创新策源地,要共同参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、加快集聚创新资源、深度参与“一带一路”科技创新行动计划、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服务体系。围绕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,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、深入推进成德绵科创走廊建设、协同开展双创八大升级行动,共促科技成果转化。

  六要着力提升协同开放水平,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。围绕打造开放平台和载体,要共建共享开放通道、开放枢纽、开放平台,共同建设和运用好国际合作平台,充分利用进博会、西博会等展会平台开展重大项目推介和经贸交流,初步建成内陆开放新高地。围绕促进开放政策共用共享,要协同推进自贸试验区和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,推动服务贸易创新试点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、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试点等经验模式率先在都市圈复制推广,实现都市圈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跃升。

  七要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便民共享,共建幸福和谐都市圈。围绕加速推进教育同城化,要深入共建教育“八大共享平台”、加快建立都市圈职业教育联盟、联合开展教师交流培训。围绕强化医疗健康同城合作,要探索开展跨区域医疗专科联盟和多模式医联体建设,推动交界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,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作机制。围绕共促文化体育事业,要联合打造天府文化名片,共同推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,打造文化艺术精品项目,协同开展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和群众性体育活动。围绕推进社保医保同城发展,要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同城对接,推进都市圈内定点医药机构“两定”互认,完善异地就医协同监管机制。围绕深化养老及社会救助协作,要推动养老机构品牌化、规模化、连锁化发展,实现“一站式”救助服务。围绕健全社会治理体系,要推动“互联网+市民服务”模式覆盖都市圈,共享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,建立城市交界地带治安管理联防联控机制,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联防联控机制。

  八要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,茶叶批发共建美丽宜居都市圈。围绕强化水资源保障,要推动李家岩水库、张老引水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,推动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纳入国家规划,加快完善灌区管理体制,有效改善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状况。围绕构建绿色生态网络,要联合实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等生态工程,共同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,开展沱江生态防护林建设,积极推动岷江流域岸线修复,共同促进生态价值转化。围绕推动环境联防联治,要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,合力加强沱江、岷江流域水体联防联控和水环境综合治理,建立健全常态化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。

  为确保《行动计划》落地落实,将在加强组织领导、强化规划引领、完善政策工具、强化要素保障、共塑同城品牌、强化督导检查等六个方面建立完善保障机制。

  突出以项目为支撑抓好《三年行动计划》落实,确定了计划协同推进的202项重大项目。其中,重大骨干支撑性工程157项,覆盖基础设施、生态环保、产业协作、创新融合、协同开放项目等重点领域;公共服务实验性项目45项,涉及市场体系、教育医疗、社保医保、公共交通、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。

责任编辑:黄石新闻网

推荐新闻